當下,數字化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各行業創新轉型的必行之路。對于數字化變革,海鼎科技通過推動技術的升級迭代,實現信息技術和商業管理的深度融合,從而讓技術更好地助力實體商業的發展。
數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企業從內到外的更迭。就購物中心行業而言,只有其所運用落地的技術和方案都來源于真實需求,并按需求變化逐步更新迭代,才能解決應用痛點,助力購物中心持續發展。
就以上觀點,在此分享一個產品故事:一個在客戶真實需求觸發下,不斷迭代,引領市場發展的產品;一個從“人無我有”的藍海,到“人有我優”的紅海產品——海鼎數據通。(截至2020年2月,海鼎數據通上線客戶200多家,落地點位數萬個。)
2004-2009年
探索
線下商業新模式頻出,數采技術空白亟待填空
早在十六年前,海鼎就敏銳地覺察到了數據采集的重要性,于是其數采產品也伴隨線下商業的模式發展,開啟了大膽創新、領跑中披荊斬棘的探索之旅。
早期,商業投資的部分購物中心對專賣店、精品店和餐飲等業態采用集中收銀模式,銷售數據采集既準確又及時。
隨著大品牌商鋪連鎖模式下自我營銷和管理能力的崛起,租賃租金模式也漸漸成為主流,而集中收銀模式的弊端隨之暴露出來:首先,集中收銀增加了消費者和商戶一定的交易時長,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其次,集中收銀模式也占用了商戶一定的現金流;第三,集中收銀也增加了商場的人力成本和管理難度。
于是,商戶自收銀模式開始普及。但在商戶自收銀模式下,銷售數據如何高效準確獲取呢?
初期,商場獲取銷售數據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商管人員一家家手工抄錄;二是出租收銀機給商戶。但這兩種方式除了操作繁瑣,商戶配合度低之外,實時性和準確率也根本無法保障。
2004年10月,海鼎客戶上海百聯西郊購物中心提出了銷售數據自動化采集的需求,目的是為了提升運營管理的效率,即時查看每日銷售數據,同時減輕樓管抄錄租賃商戶銷售數據的工作量。這個需求,與當時海鼎閉門溝通會上的產品創新發展思路不謀而合,也成為海鼎數據通衍生發展的重要契機。
客戶的需求,是推動海鼎不斷前行發展的動力。經過評估分析,再結合前期的探索,海鼎很快便提出了“還原小票信息”的解決方案。
但因“還原小票信息”的解決方案在當時具有前沿性和獨創性,且無可參考的行業技術案例。而其技術因信息安全等原因在落地上也存在爭議。最終,海鼎在與西郊百聯深入探討后,決定采取折中方案,即通過【電話語音+按鍵】自動上報銷售數據。
目前,這一解決方案在百聯西郊已應用十幾年,以每天節約近4個小時的人工統計時間計算,已為項目節約上千人日的人力支出。
隨后,上海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也開始與海鼎就銷售數據采集的工作深入探討研究。當時,對瑞安來講如何優化技術渠道獲取租戶實際營收是探討的核心。
2009年,海鼎已解決“還原小票信息”等相關技術難點,并開始在瑞安集團新天地項目上進行試點,真正開啟了銷售數據采集的藍海之旅。2010年,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采用數據通的產品模式(即軟件式小票打印采集方案)助力新天地推進銷售數據采集工作。
這期間,本著優先滿足新天地迫切業務訴求的原則,在數據通研發期間,海鼎采用兩步走的策略,前期先推出了主取及嵌入式的軟件數據通的過渡方案;后期待數據通正式研發商用后再為新天地做升級。過渡方案在當時的新天地落地項目已經實現了近100%的采集精準度,并一定程度降低了商戶端的開發投入。
2010-2011年
初長成
軟件應用日漸成熟,探索軟硬件結合方案
2010年以后,商業地產的發展加速推動購物中心的發展,購物中心逐漸開始關注運營,從商業需求角度出發,去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這個時期,消費者所代表的買方市場需求,一步步推動分散收銀成為購物中心主流選項。
海鼎主取及嵌入式銷售數據采集方案雖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銷售數據采集的過程,但過程中,購物中心還需與商戶端進行技術配合,商場、商戶、供應商都需要投入較多成本,且周期較長,無法快速推進復制和大范圍推廣應用。
海鼎再次深入分析購物中心面對的現實問題:
1. 采用分散收銀后,傳統的商場出租收銀機及手工上報方式,使銷售數據準確性陡然下降。而購物中心的租金結算方式又存在著“純扣”的模式,銷售數據準確性的下降無疑影響著購物中心的租金收益。
2. 購物中心管理者開始重視整體的運營管理,越來越意識到準確真實的數據對經營決策的重要作用。
所以,提高銷售數據采集覆蓋率和準確率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數字化改造工作之一。
針對多方痛點,海鼎再次投入重兵,加速收銀小票采集銷售數據的方案。這一次,相對成熟的大環境使該產品得到了正式落地。2010年,數據通內測版(軟件式小票打印采集方案)正式誕生。其只需在商戶收銀系統里安裝采集軟件,即可實時、準確采集每一筆交易數據。
當時,這種軟件式的小票打印采集方案在業內幾無競品存在。經過幾番優化,成熟的軟件數據通產品在中國新天地多個項目正式上線商用。
數據通方案的引入,節約了傳統數據采集過程中租戶投入的開發成本,平均開發成本降低50%以上。同時,購物中心為每個點位投入的成本也降低到原來主取式的不到八成。最關鍵的是,軟件數據通的面世,解決了數據采集方面的準確性、成本和實施周期等多方面問題的平衡。
但在產品的實施過程中,海鼎發現購物中心的一些商戶比較排斥給收銀機加裝外部軟件。所以在落地期間,項目與商戶的溝通對接遇到了較大阻力。
基于這個問題,海鼎又進行新一輪解決方案的研究,于2010年底,提出了硬件數據通的方案。這樣,就可以避開在商戶收銀機內加裝軟件的環節,通過一個硬件盒子即可實現銷售數據的采集。
在這期間,商業、經濟等眾多領域,數據分析正在一步步取代經驗和直覺,成為決策的依據。眾多企業開始進入數據采集戰線,大批數據采集的產品開始蜂擁出世。而海鼎,已經在數據采集的道路上走了很久。
2014-2019年
迭代完善
數據通全維發展,精細打磨迭代完善
隨著商業的迅速發展,銷售數據不再只是購物中心租金提成的依據。它對于購物中心管理者整體運營管理的支撐、消費者行為的判斷、精準營銷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4年初,為了滿足項目越來越高的數采準確性與穩定性需求,海鼎在與外部供應商合作生產硬件盒子和自研硬件之間做了一次重要抉擇:正式走上自主研發數據采集硬件產品的道路。
海鼎數據通開始不斷的研發投入與迭代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客戶、行業、政府官方的普遍認可。
多年發展,大浪淘沙,在銷售數據采集的細分行業里,海鼎堅持了下來,形成了具有歷史沿革意義的一系列產品發展史。行至今日,海鼎已構建了面向大小商戶的多種銷售數據采集解決方案。
同時,在不斷的應用迭代中,“更輕、更穩”也已成為了海鼎數據通的代名詞。從2014年自主研發至今,數據通硬件已發展到第三代。不管在性能方面,還是效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