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生鮮采購到親子互動、從老年康養服務到社區社交,當代社區居民對 “家門口” 的消費依賴程度顯著提升,需求也日益多元且個性化。社區商業已從傳統的 “最后一公里配套”,升級為承載居民日常社交、便民服務、情感共鳴的十五分鐘便民生活空間 —— 據中國社科院數據,近年來社區商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容,2024年我國社區商業市場規模突破12萬億元,年增長率達18%。但與此同時,社區商業也正面臨著同質化競爭、服務與需求錯位、數字化工具應用不足等問題,讓不少項目陷入 “招商難、留客難、盈利難” 的困境。如何錨定社區人群畫像優化項目定位、用科技手段降本增效、靠特色服務提升客群粘性,已成為全行業亟待破解的共性話題。

為匯聚行業智慧,與行業伙伴們共話社區商業的發展契機,9月10日,由海鼎科技主辦,第一社區商業、MANA 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MALL 星人、智慧商業研究聯合主辦,上海徽百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無錫商業聯合會綜合體與品牌連鎖專委會、中國商業地產工委碳中和工作處鼎力支持的 “社區商業生長力會客廳” 活動于滬成功舉辦。
會客廳匯聚了數十位行業一線精英、商業操盤手及意見領袖,以“拒絕減配運營:社區商業如何創造‘小而美’的新增量?”為核心議題,通過5場主題演講與2場圓桌開放麥的精彩內容碰撞,深入解讀了社區商業的當下現狀與行業大勢,通過實踐案例為社區商業的精細化運營升級提供了極具實操價值的創新解法。


會中,海鼎科技CEO宋杰先生作為會客廳東道主,對來賓送上了誠摯的問候,也就當下的社區商業市場環境分享了思考,并提出了數字化建設解決之道。

他指出,社區商業雖為風口,增量可觀,但也深陷同質化、運營難等困境,三、四線城市一些項目更是舉步維艱。
但是面對困境,企業不應歸咎于外部環境,而要集中精力尋找適應之法。數字化建設才是破局關鍵,它將商業的物理聚合轉變為數據、利益和運營的聚合,實現聚力發展。最后,希望以本次活動為起點,大家多交流碰撞,未來有更多串聯鏈接,共同推動社區商業發展。

生長力主題研討

倪國圣 樂坊前籌業務交付總經理
倪國圣先生在主題研討中以樂坊羽山項目為例,為來賓分享了具有實操性的社區商業運營建設方法論:
社區商業發展需以精準定位破局,聚焦區域核心客群,瞄準業態供給缺口打造差異化主題(如運動健康方向),規避同質化競爭。同時,強化私域社群運營與主題活動,搭配場景化空間營造,提升用戶粘性與體驗感。面對市場不確定性,項目也需靈活調整業態布局,通過精細化運營(推動商戶協同消費、探索 TO C 業務)增強盈利韌性與資產價值。此外,融合公益與商業屬性,深化社區服務功能,構建 “近者悅遠者來” 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社區商業成為受眾的“公共家空間”,為社區商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實踐路徑。

萬超杰 海鼎科技解決方案專家
萬超杰先生則以“樂高式社區商業數字化操作系統” 為主題展開分享,深度剖析當前社區商業數字化痛點,并分享了當下社區商業需要什么樣的數字化支撐:
當下,社區商業數字化面臨成本高、操作復雜、對接困難等痛點。樂高式OS通過三大核心原則破局:聚焦核心需求避免冗余開支,降低非技術人員操作門檻,開放接口實現低成本無縫對接。系統采用“通用積木+靈活積木”架構,通用積木覆蓋基礎管理,靈活積木通過智能表格、接口插件等滿足個性化需求。
海鼎科技認為,未來的社區商業將通過AI賦能補全小團隊專業能力短板,讓AI成為低成本專業助手。同時,社區商業數字化系統將可實現“積木化無代碼搭建”,進一步降低數字化門檻,讓數字化真正成為人人可及的普惠工具,推動社區商業可持續創新發展。

黃俊彥 大橘鄰里聯合創始人
徽百商管黃俊彥先生在分享中提出,社區商業的核心應從“填補空白”轉向“創造需求”,其競爭重點在于找準“價值錨點”。線上購物普及后,線下空間需超越貨架功能,成為提供情緒價值與社交體驗的“第二客廳”。他指出三大行業轉向:運營專業化(從收租金轉向服務商戶辦證、營銷、獲客)、消費體驗化(從購物轉向“消磨時間”)、經營穩健化(助力商戶降本增效)。
大橘鄰里通過煥新老舊賣場,以“內容、場景、服務”三大錨點激活社區商業,引入符合居民需求的品牌、打造舞臺級藝術中庭、提供市民活動及多維便民服務等,成功提升客流與粘性。在運營中注重文化營造、鄰里關系和生活方式構建,以“居民幸福感”為衡量標準,致力于成為社區生活的共創者,打造社區家庭的歡聚場,重塑小而美的社區商業新生態。

張慶紅 上海超自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慶紅先生則從藝術媒介的視角進行了分享:藝術與社區商業融合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情緒價值供給體系與社區營造生態。當下的藝術活動已超越審美功能,成為社區商業運營的關鍵產品,通過沉浸式場景、社群活動滿足多元情緒需求,如陪伴感、歸屬感及自我表達出口。
數字藝術與科技跨界項目(如大型藝術裝置、AR場景)以低成本、輕量化模式實現商業空間與公共空間的有機融合,驗證了“高性價比藝術賦能”的可行性。社區商業的底層邏輯正轉向社群運營,藝術療愈、定制化演出、工坊沙龍等正成為連接同頻社群的情感紐帶。

梁琛 高和資本資產管理平臺高級經理、高和暢副總監
高和資本的梁琛先生從扎實的數據和行業調研內容出發,為會客廳獻上了一場精彩的內容分享:
消費趨勢與競爭格局下,社商資管呈現新特征:中國消費市場面臨供應過剩、品牌多樣性不足及線上沖擊等多重壓力,但可以預見的是,服務類消費占比將隨人均GDP增長而持續攀升,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區商業將成為主流,并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高和資本提出“三把尺子”投資邏輯——投資基本判斷、穩定性判斷、增長性判斷,并在會中以此為基準對于上海長壽路板塊進行深度剖析,分析了其社區競爭格局、空間品質、品牌濃度。
回顧當下的社區商業市場,沒有那么好,但也不是那么壞。業界要做的就是摸索規律,迭代體系。商業的盡頭是社區商業。未來,社區商業將通過主題化、小體量集中式項目滿足個性化需求,結合服務性消費增長趨勢,實現抗周期發展與資本價值提升,已成為消費基礎設施升級的關鍵路徑。



活動尾聲,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社區商業的“小而美”增量密碼,在于以“人”為核心、以“需”為錨點、以“新”為引擎。商管團隊更需要直視、正視全新階段的消費者-品牌-商業三者關系。
從海鼎科技提出的樂高式、輕量級商業賦能科技力,到樂坊、大橘鄰里等項目通過場景營造與社群運營激活“公共家空間”;從藝術賦能的情緒價值供給,到資本視角的抗周期投資邏輯。本次社區商業生長力會客廳不僅輸出了一套“破局方法論”,更構建起跨領域、跨角色的社區商業生態對話平臺。當社區商業真正成為連接“最后一公里”的情感紐帶與生活載體,當運營者、品牌方、居民與資本形成“共生共贏”的生態閉環,“小而美”的新增量才將不再只是理想,而是落地可觸可感的現實。
本次“社區商業生長力會客廳”的圓滿落幕,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讓社區商業真正成為承載居民幸福感、激活城市經濟活力的“毛細血管”與“幸福引擎”,我們任重道遠!